日本是早期发达国家,日本的城市上空的管线是历史遗留问题,入地工程量太大,积重难返。电线杆虽然不美观,但并不妨碍使用,所以在预算安排上自然不是考虑对象了。
根据日本国土交通省公布的数据,伦敦、巴黎、香港的无电线杆率为100%,而日本全国范围(城市市区的主干道)仅为15%,即便在日本大城市中,大阪市为35%,名古屋市为21%,首都东京主城区也只达到41%。

之前针对2020东京奥运会,日本国土交通省计划首先在东京都中心城区实现“完全无电线杆化”,根据预算日本国土交通省每年最多只能提供300亿日元(约合人民币18.86亿元),而把电线埋入地下的工程平均每公里耗资约6亿日元(约合人民币3800万元),也即政府每年预算仅够埋50公里的电线杆,照此推算,到2020年也只能埋350公里的电线杆,而东京的公路里程是2.4万公里。
所以说显然还是由于资金问题,日本政府不算有钱的,而且也不会向公众摊派。
至于地震较多带来的电缆故障问题。其实这个问题取决于你怎么看,“发生灾害时无法恢复”、“如果断线的话不清楚何处中断。” 采取电缆沟敷设,或者随着天然气等管道敷设,可以大大的降低此类问题,并不是一个本质问题。
反而是,灾害发生时电线杆倒塌致使“二次灾害”的情况很多。1995年,阪神大地震发生时,神户市长田区等住宅密集地区倒塌的电线杆堵塞通道,消防车和救护车无法抵达现场,延迟救助。阪神大地震中电力用电线杆倒塌数量约为4500个,东日本大地震因海啸导致2万8000个电线杆倒塌。推行架空线电缆入地的话,将大大减少这一问题的发生。

我国的电线杆也不少,但是一来我国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,低压电网还没有日本那么密密麻麻,工作量相对小些,而来我国政府和国网对这个电缆入地的推动力度非常大,资金有保证,自然进展顺利。据我接触到的,目前很多城市,三环内都不允许有任何新建架空线路,不管你多大电压等级,都得乖乖地电缆入地,而且很多管线隧道的钱,都是政府出,管线统一规划。